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6集课程复讲

肖桂毅学长

  
各位尊敬的老师,诸位学长们好!  
这集复讲如下:
1.如何让孩子远离不良场所,避免接触不良的事物? 
    “斗闹场。绝勿近。邪僻事。绝勿问。”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,会到不好的环境,根源还在他不懂得是非善恶的判断。要从根本来解决,就要从小把他德行的根基扎好,自然而然他就不会去接触不好的朋友,不会去接触混乱的环境。教育确实要“禁于未发之谓豫”,一定要在他还没有养成、还没有染上的时候就要制止。当他已经养成这个习惯就很难导正过来,这叫预防法。当家长教育的敏感度愈高,就能掌握预防的技巧。
    “邪僻事,绝勿问”。这就是指偏邪下流的事情不要去过问,这样会污染自己的心灵。孩子所接触的人,接触的环境,甚至于接触的电视,我们都要相当谨慎;父母是孩子长大以前的两个很重要的老师,要好好保护他,不要让他受到污染。受污染以后,再要把它清除,就要花更多的时间跟精力。所以要慎于始、要禁于未发,这就很重要。
    孩子的嗜好,我们也要适当的去引导,甚至于去主导。当你所让孩子从事的娱乐都是很健康,对身心很有帮助的,久了以后,孩子自然就很欢喜去接受。透过这些好的娱乐,孩子对大自然的爱心,孩子对意志力的锻炼,都可以在这休闲娱乐当中,一点一滴积累成长。我们还是要先带着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去走。
2.人的潜力就像冰山,要用哪两把钥匙才能开发? 
    人的潜力就跟冰山一样,大部分都埋没了。用两把钥匙把它开出来。第一把是“孝顺”,第二把是“礼貌”。礼貌其实本质就是恭敬之心。两把钥匙没有年龄限制,有位长者七十岁,他说:人生的第一课我七十岁才上,孝道!但是有开始就不会太晚。孔夫子说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,只要明白道理,真正去做,这一生绝不空过。有位六十岁的长者说他终于明白到原来根基重要,原来他为什么摇摇晃晃,终于找到原因。人理得,心才会安,而往后所跨出的每一步他才会扎扎实实。 
3.孩子认为什么是好心、坏心?和《弟子规》的哪些经文相印? 
    学习经典的小朋友有判断力,能回答什么是好心?什么是坏心?什么是善?什么是恶?
    好心:一件东西自己想要,但别人想要就让给别人;孝顺父母,上课专心,对别人恭敬,是好心;做到《弟子规》、做到《孝经》第一章到第十八章,听老师的话,做到《常礼举要》是好心;智慧的心、做好事的心是好心、不用督促就去做事的心是好心;知道是好事就去做、懂道理的心是好心。
    坏心:不帮助人的心;欺骗别人,浪费的心;侮辱别人;开玩笑开过火;怨恨别人的心;为自己不为别人的心;没回报的心;记仇的心;小气的心、指出别人缺点的心、坚持错误的心是坏心;没爱心,害别人的心;没慈悲心,知道应做好事还没去做;对孔子像不恭敬是坏心。 
    海口有一位孩子在举行防空演习时,打开抽屉,拿出了孔子像,对着老师说:老师,这个应该要拿!这么危急的情况,第一念是想到孔老夫子像,这样的孩子,往后他面对人生的际遇,相信孔夫子的教诲他绝对提得起来。 
    怕吃苦的心是坏心;表面做好事,心里做坏事;不孝顺父母的心;破坏的心是坏心;妈妈不知道就说妈妈笨是坏心;不做到《弟子规》是坏心;本来可以做到,但老想到做不到;己所不欲施于人;高声喧哗,打扰别人;“倘掩饰,增一辜”,是坏心。 
    我们从孩子在看好心、坏心,也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中都有是非善恶的一把尺。 
4.“将入门,问孰存,将上堂,声必扬”如何正确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上? 
    “将入门,问孰存”。我们要进人家的房间,首先一定要敲一下门,不然你很莽撞开进去,对人家非常无礼,所以先敲三下门。
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,相处起来非常舒服,不会觉得唐突。这是要入门以前应该要做的动作。
    延伸一下,我们到别人的家里去作客,所以“将入门”,将到人家家里,“问孰存”,我们到朋友家里,要能够也爱屋及乌,关心他的家人,那会一团和气。我们应该主动去安朋友父母的心,这很重要。交朋友不只要跟他熟,还要跟他家里的人熟。 
    “将上堂,声必扬”。到别人的家里去,假如人家还不在,一定要先喊一下有人在吗?绝对不能跑进去逛一逛,这都要谨慎。
人一生要很注重自己的名节,还有信誉,不要一不小心受到污点,那就不好。
5.易子而教有什么好处? 
    易子而教,这个意思就是,比方说你的孩子每天都跟着你,有一些道理他听得很熟,反而会忽略掉。那刚好你很好的朋友也提醒他这个道理,这个时候他一定会说:原来不是我爸爸这么讲,叔叔也这么说。他这个态度就会扎下去。所以你要有一群很好的朋友一起来教育你的小孩。有这么一群良师益友,你教小孩就轻松多了。
    我们在深圳也跟很多老师常常一起上课,一起交流,他们的小孩也都一起来学习。
6.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? 
    有一位李老师问学习传统文化的这些孩子,说:假如你们有一亿,你们想做什么?有一个孩子就说我要做四件事。
    第一件事我要盖一所学校,要专门推广中国圣贤教育的学校,这是他第一个志愿。
    你有听过哪一个小孩是这个志愿吗?所以不是这个孩子优秀,最主要的原因是好的环境。除了父母以外,他所接触的长辈、同学都是这样的态度,这样的人生观,自然就耳濡目染。
    这些孩子说,我们学习就一定要立志作圣作贤。其中一个孩子就说:假如不作圣不作贤,那读书要干什么?所以你学圣就要作圣。人生要有志气,因为学圣作圣又不求人。俗话讲“登天难,求人难”,那学圣又不比登天,不比求人,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。
    第二个愿望是要盖一间医院,让这些苦难的人、生病的人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。
    第三个愿望,他要做一个大爱电视台。
一个人有好的志向,之所以能够再把志向真正去落实、去努力,除了他个人要有志之外,他身旁一定要有好的亲友支持他。一直不断的鼓励他要去达成他的理想。
    《中庸》的话“诚者,物之终始”。一件事情的成败在哪?自始至终都环绕在一个真诚的心。假如不诚?一个人心不诚,一生绝对做不了事。“不诚无物”,诸位朋友这句话是真理。我们看事情要能看得出来龙去脉,要用智慧。唯有真诚的事才可以屹立不摇,所以“至诚如神”。一个人的真诚就能够唤醒众人的真心。
    这个小孩因为看过“牵手人生”,所以就特别觉得要用一个大爱电视台,做一个电视台,让好的节目能够教化人心,改善社会风气。他也听过释净空教授讲,现在要救这个社会两种人最有力量,一种是国家领导人,另外一种是传播媒体,因为可以瞬间把圣贤的教诲传递到全世界。小孩子从小就接受这些教诲,就能够时时放在心上。
    第四个愿望,他说他要当蔡老师。
这位孩子的母亲说:儿子,你有这些愿望,妈妈很高兴。但是你这些愿望,不见得要有一亿的时候才能做。这位母亲的敏感度很好。她不希望孩子只是发一个空愿,愿望一定要从当下的生活,当下的每一步开始踏起。只要我们有很好的学问,很好的这一分存心,纵使没有一亿,也可以做奉献社会的事情。所以这个母亲也把他的志向回归到当下,回归到现在要好好充实自己。
    孩子会有这样的心态,这样的人生价值观,最主要就是有好的环境。我们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常常一起学习,或者一起去爬山,让彼此的情谊很深厚,也让下一代都有很好的互动,就会形成一个环境的教化,互相来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。 
7.“人问谁,对以名,吾与我,不分明”如何应用到打电话礼仪上? 
    “人问谁,对以名;吾与我,不分明”。这句话就是跟人家交谈,比方说打电话,拿起来:你好,我叫某某某。这样人家马上知道是你打来的。处处替对方着想,就会让人家觉得很舒服。这也要教小孩, “吾与我,不分明”,这些细微之处都要多加提醒。
8.“用人物,须明求,倘不问,即为偷”有什么重要性?  
    “用人物,须明求;倘不问,即为偷”。小孩你没教他的时候,他是非善恶还不是很清晰。所以他可能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看,他顺手就拿来看一下。我们要适时把这个经文告诉他。
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共通的语言,共通的做人标准,那你就很好跟孩子沟通。就是孩子已经熟读了《弟子规》,对她一生莫大的益处。
    我们教小孩“用人物,须明求”,我们大人也要做到。向别人借东西的礼仪,在这些细节之处,我们也要保持为对方着想的心。 

    感恩古圣先贤的教诲!感恩蔡老师的教导!感恩平台老师的指导!感恩诸位平台学长的支持!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